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动态  党政工作  教务管理  德育天地  教育园地 
 
     
 
 
最新消息 · 我校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应急疏散演练    2025/05/13      · 家校心连心 合力育英才 ——我校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家长会    2025/04/30      · “科学侦探团—破解生活中的谜题” 科普知识小讲堂成功举行    2025/04/28      · 两弹圣地寻先辈足迹,红色研学育少年担当 ——我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2025/04/10      · 我们招生啦——绵阳师范学院附属学校 一年级(2025级)招生通告    2025/04/09
站内搜索:
 
     
 
  教研教改  
 
 教研教改 
 园丁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园地>>教研教改>>正文
 
 
卢志文 | 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方向,完整是教育的质量标准
2025-04-14 08:55   网络转载
卢志文 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2025年04月17日 10:10
作者: 卢志文
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中国陶行知 研究会副会
来源:守望新教育

把“幸福”作为教育的目标和把“成功”作为教育的目标,有着本质的差别。


应“试”的教育,只做“题”。应“时”的教育,多做“秀”。应“景”的教育,常做“假”。


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教育的质量,不是分数,而是成长。成功,不一定幸福;而幸福本身,就是成功!


完整,是身心脑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的整体提升。


强烈推荐这部教育电影。《未来学校》见证“教育”和“相信”的力量!多少年没看过这种观一遍哭几回的电影了。看见孩子,看见未来!——卢志文


亲爱的教育同仁,大家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教育电影云论坛,并有机会和各位朋友分享关于“生命教育意义”的话题。刚才咱们一起观看了徐立导演的教育电影《未来学校——新生体验》。相信很多朋友现在还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教育能量场中,这是一部“观一遍”“哭几回”“想很久”的教育电影。


尽管,我也参与了影片最初的策划,但待真正看到样片的时候,我还是非常惊喜,被片中的孩子、家长、老师和学校深深打动。导演定位这是一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片,很多校长认为这是一部家校共育的示范片,孩子们认为这是变革时代儿童成长的故事片,很多教师认为这是塑造良好教育关系的伦理片,更多观众则认为这是憧憬未来学校和理想教育的科幻片,我则更愿意认定,这是一部弥补当下生命教育缺失的电影。


德国著名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人生的义务,并无其他。仅有的义务就是幸福,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教育,是教会每个个体追求幸福的事业。


长期以来,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我们并没有把个体的“幸福”作为教育的目标。我们总是把教育的终极目标锁定在“成功”上,一切教育活动都围绕“成功”进行。


把“幸福”作为教育的目标和把“成功”作为教育的目标,有着本质的差别。


指向“成功”的教育难免急功近利。这种功利的教育表现有三:


应“试”的教育,只做“题”。应“时”的教育,多做“秀”。应“景”的教育,常做“假”。


其实,不独应试教育,其它如获奖教育、获证教育、超前教育、超常教育,包括一些励志教育……也都是功利教育的不同形态。


《未来学校——新生体验》这部纪实电影,源于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我们知道,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其核心理念就是: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方向;完整,是教育的质量标准。


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教育的质量,不是分数,而是成长。成功,不一定幸福;而幸福本身,就是成功!


完整,是身心脑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的整体提升。


学习性质量,关注孩子今天走得快不快;


发展性质量,关注孩子明天走得远不远;


生命性质量,关注孩子每天过得好不好;


好的教育,在“今天走得快”、“明天走得远”和“每天过得好”之间兼顾并达至和谐。任何偏废都不可取。没有学习质量,今天过不了关;没有发展质量,明天过不了关;没有生命质量,则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以牺牲未来,追求当下的急功近利行为,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教育中的人,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师生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家长也一样。良好的亲子关系,幸福的教育生活,两代人共同成长。这是美好生活应有的样子。


人生是百年长跑。时时都是起跑线。我们知道,越是短程的竞赛,抢跑才越重要。为什么马拉松没有抢跑技术?百年人生,不需要用“抢跑”去赢得机会,“后劲”和“耐力”才是决胜最重要的因素。很多急功近利的“抢跑者”,他们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倒在了离起跑线不远的地方。


《未来学校》,用一部影片试图“补上生命教育的这一课”,虽然力量微薄,却意义重大。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计划与行动。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然而,今天的农业,却越来越“工业化”了。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生产效率的极端追求,带来了很多问题。加工“过度”,添加“过多”,功利“过头”……教育也一样!


所以,我们要呼唤自然的、绿色的、生态的、简约的、适合的、幸福的教育!未来学校,不仅仅是技术先进的学校,更是理念领先的学校,也是生命在场的学校,幸福完整的学校。


未来属于“高感性”和“高审美能力”的人,他们有创造力,有同理心,会学习,善沟通,能观察趋势,能为事物赋予意义。这样的人,用应试的方式,是培养不出来的。


如果我们把“今天”和“明天”、“幸福”和“痛苦”排一个矩阵,就会发现有四种情况:


今天痛苦-明天幸福。


今天痛苦-明天痛苦。


今天幸福-明天痛苦。


今天幸福-明天幸福。


特别值得反思的是,在“成功”教育的话语体系中,我们的社会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今天痛苦”的教育方式。


“十年寒窗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于是“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熬”,“校长苦撑”,显然,这样的教育,必须改变。


选择“今天痛苦”,最好的结果就是“今天痛苦明天幸福”。其实,这里的“幸福”只是一个虚幻的愿望,今天痛苦,赢来的也许可能是明天的“成功”,很难成为明天的“幸福”。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在一种“我忍着,你等着”的畸形心理驱使下的奋斗和逆袭。未来可能成功,很难幸福。所以,我们要坚定拥抱“今天幸福明天幸福”的教育理想,给师生和家长共同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孩子的生命不可重复,他们既要创造幸福的未来,也要拥有幸福的当下。幸福的童年不意味着没有困难、压力和挫折,但只有痛苦、压抑和挫败的童年,一定不是幸福的童年。


幸福需要感受、体悟,也需要学习。学校应该开设校本的幸福课程,它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部分。《未来学校》,正是这样的幸福教育课程、生命理解课程、关系协调课程。


叶澜老师说:“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


没有教师的幸福和快乐,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幸福和快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要帮助那些处于职业迷惘与倦怠中的老师,找回教育的幸福与快乐!


未来学校,需要更多这样的榜样老师,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状态给孩子树立偶像。


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课堂即学堂,天性即个性,成长即成功。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包括原创电影、项目学习课程在内的各种方式为孩子的发展,构建环境,提供条件,触发动机,创造可能!



关闭窗口
 
 
 
 
 

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仙人路一段30号
电话:08162200053  邮编:621000
ICP备案号:0500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