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动态  党政工作  教务管理  德育天地  教育园地 
 
     
 
 
最新消息 · 我校举行“焕新启航 育见新光”六一庆祝活动    2025/06/01      · 我校开展“绘就心灵色彩,拥抱多彩生活”5・25 心理健康主题系列活动    2025/05/27      · 我校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应急疏散演练    2025/05/13      · 家校心连心 合力育英才 ——我校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家长会    2025/04/30      · “科学侦探团—破解生活中的谜题” 科普知识小讲堂成功举行    2025/04/28
站内搜索:
 
     
 
  教研教改  
 
 教研教改 
 园丁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园地>>教研教改>>正文
 
 

教育部出台《使用指南》——

防范学生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


2025-05-22 15:35   网络转载

12日,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使用指南》),旨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科学规范使用,加速构建人工智能引领的创新教育生态,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使用指南》明确了五大应用原则。一是坚持育人导向,强化素养本位。引导学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使用过程中形成适应智能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是坚持教育公平,尊重学生差异。确保技术工具平等地惠及不同地区和个体,无障碍地服务有身体或认知障碍的特殊需求群体。三是坚持价值引领,确保技术向善。营造健康有序、向上向善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四是坚持需求驱动,持续稳步推进。结合学校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择、匹配与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工具。五是坚持底线思维,保障安全可控。构建覆盖数据安全、伦理审查、内容监管和风险防控的全链条保障机制,筑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安全底线。

《使用指南》提出“分学段差异化应用”,强调避免学生的过度技术依赖。小学阶段学生在教师、家长帮助下适当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防止不合理使用影响学生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教师在课内有效开展人机协同教学;初中阶段可适度探索生成内容的逻辑性分析,指导学生交叉验证生成内容的合理性;高中阶段可结合技术原理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评估生成内容的社会影响。

为防范学生因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弱化独立思考能力,《使用指南》从制度规范、教学引导与角色定位等维度建立系统性防范机制。一方面,明确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并限制在创造性任务中滥用人工智能,从源头上杜绝“代劳式”使用行为。另一方面,强化教师的引导职责,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技术输出内容的质疑精神与甄别能力,切实提升信息处理的自主性。此外,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场景中的辅助定位,强调其应用边界,确保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有机统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记者张盖伦)

2025年05月13日08:32 |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   防范学生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

(责编:郝孟佳、李昉)



关闭窗口
 
 
 
 
 

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仙人路一段30号
电话:08162200053  邮编:621000
ICP备案号:05006457